有些朋友可能經常遇到這種情況:
在還保定信用卡的時候手頭緊,一時拿不出這么多流動資金還款。于是一個新的選擇就冒了出來 :
“信用卡代還”
你刷信用卡,別人替你還錢,這事到底靠譜嗎?
首先聊聊,什么是信用卡代還平臺?
簡單的說,就是通過向信用卡余額代償機構借款,一次性還清信用卡賬單,再分期還給該信用卡代償機構。
那么信用卡代還有幾種方式呢?
1. 有人說,可以去58上搜代還的機構,這些代還信用卡機構一般會收取1.5%的手續費,然后幫你把欠款還后,你在刷卡將錢還給代還款機構。但是這種代還款方式風險極大,而且收費可能不止是1.5%的手續費。
2、信用卡APP代還
(1)信用卡代還APP是現在大家用的較多的一種方式,相當于從這些APP上短期借款,還掉信用卡后,再還回來,用的較多的有省唄、還唄、替你還等。
(2)信用卡本身還有額度,如果1萬額度的卡,欠款4000,平臺會提前將你卡里剩余的6000額度里刷出來4000,用來還之前4000的賬單。如易收付APP。
這些代還平臺可能收費只有0.8%左右,對比上述1.5%的手續費要低很多,但是代還APP刷卡走的都是低費率的商戶,長期使用的話,提額就別想了。不封卡就是萬幸了。
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專門做信用卡余額代償的機構,廣告也是隨處可見的。既然這么多人用代償。那么“余額代償”的真的像它宣傳的那么有優勢嗎?
舉個栗子:
我試了一款市面上比較熱門的代還平臺。
年化利率是11.03%,分6期還,與信用卡更低還款年化18.25%的利率相比,表面確實優惠。
如果我刷卡欠了招行兩萬塊,分6期還款,每期還款額為3483.33元;在該平臺還款,分6期還款,每期還款額為3440.59元。
(在某家平臺進行了測算)
這家相對銀行只便宜了40多塊,并沒有優惠很多,更談不上廣告中的五折。并且,不同平臺之間的利率差別大,不是所有代還平臺都比自家銀行低。
比如某唄年利率在9.24%,工行的年利率只有7.75%,還不如直接分期。
所以,建議有需求的朋友們進行實際試算對比。
(如果信用卡App或網站沒有提供分期試算,就去百度)
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平臺比銀行利率還高的情況?
因為,只憑信用的貸款風控成本,要比有抵押的貸款成本高。并且,這種平臺借款的對象,比持有信用卡的人群質量還要差。這兩項風控成本加在一起,如果平臺的利率做得還低,經營難度會相當大。說起風控,就不得不提我更看重的一點,個人信息安全。
我們通過信用卡“余額代償”看本質,其實就是一次小型網絡借貸嘛。
如果你真的需要從這些信用卡代償機構借錢,
這里給你幾點建議:
一定要選擇靠譜的、資質比較好的代償機構,
另外要保護要個人信息安全,定期查看個人征信,避免因為信息泄露,還惹出了貸款。
一定要按時還款,這類借款如若不及時還款產生的逾期費用也是極高的,也會錄入央行的個人征信報告。
還是要強調一下,并不提倡大家都通過代償的方式使用信用卡,而是當你出現資金有短期周轉時候可以考慮先代償。
量入為出、及時還款的使用原則要永遠放在位。
說到底,信用卡代償就好像一把雙刃劍,既不要盲目借,也不用妖魔化。
關鍵是看使用的人是否有良好的消費習慣。